綠色建筑從概念走向現實
發布日期:2016-01-26 瀏覽次數:3468
在不破壞生態平衡條件下,充分利用自然資源,達到節能、環保目的節能環保,綠色建筑漸受追捧
地源熱泵供暖,屋頂雨水收集,PM2.5自動過濾……1月20日,記者在合肥萬國城MOMA項目的樣板房內,親身體驗了綠色建筑的神奇。
“新風系統將室外空氣經過過濾、凈化后送入室內,不僅實現室內室外空氣自由流通,為室內源源不斷地輸送新鮮空氣,還能有效過濾空氣中PM2.5,使室內PM2.5指數穩定控制在20~35微克/立方米。 ”當代置業有限公司安徽區域公司總工程師楊彤宇介紹,該項目按照綠色建筑三星級標準建造,充分利用地源熱泵、新風設備等先進技術,打造了一個低能耗的綠色環保住宅,實現了室內恒氧、恒溫、恒濕、恒靜。
正在建設中的安徽省建筑科學研究設計院建筑檢測大廈項目也是典型的綠色建筑樣板,該項目采用了一系列成熟、穩定、經濟的綠色建筑技術,如采用中水回用系統與雨水回收系統相結合,大大減少了傳統市政水源的使用;建筑采用節能率超過65%的外圍護結構,并設有與屋面一體化的光伏發電系統、地下室光導照明,室內采用節能照明與高效集中空調,配合高度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統,充分降低了建筑能耗。目前該項目已獲得綠色建筑三星級認證。
綠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壽命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按照我國現行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綠色建筑分為三個等級:專業機構評分達到50分、60分、80分,分別獲得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認證。
“綠色建筑的‘綠色’,并不是指一般意義的綠化,而是代表一種建筑理念,即在不破壞環境基本生態平衡條件下,充分利用自然資源,達到節能、環保、自然的目的,因此綠色建筑也可稱為可持續發展建筑、生態建筑、節能環保建筑等?!卑不帐〗ㄖ茖W研究設計院綠色建筑技術研究與檢測所所長沈念俊介紹,綠色建筑主要包括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室內環境、綠色施工、運營管理7大指標,是一個綜合性的考察內容。
“節能環保是綠色建筑最大的亮點。 ”沈念俊介紹,綠色建筑充分利用太陽能、地熱能等綠色能源,滿足建筑物自身需要。比如地源熱泵系統,就是以淺層地熱能為熱源,實現對室內溫度的調控,冬季把地下的熱量取出來,輸送到建筑物中,夏季把室內的熱量帶到地下,達到冬天供暖、夏天制冷的效果。與常規供暖空調系統相比,地源熱泵系統可節約用電40%以上,減少40%以上的污染物排放;與電供暖相比,可減少70%以上的污染物排放。
一、二星級的綠色建筑,每平方米造價比普通建筑高一兩百元
建設成本較高,房地產企業望而卻步
綠色建筑節能環保,又健康舒適,但其建設成本偏高,讓很多房企望而卻步。沈念俊介紹,一星級、二星級的綠色建筑,每平方米造價比普通建筑高一兩百元。一個40萬平方米的項目,每平方米減少100元,總成本就減少數千萬元。一些房地產企業認為綠色建筑會增加投入,往往望而卻步。
“三星級綠色建筑造價確實不菲。 ”當代置業有限公司安徽區域公司工程部經理項永明介紹,“以建設地源熱泵系統為例,我們整個項目要打880口井,一口井造價約1萬元,僅打井費用就近千萬元,還不包括土建和機房設備投入。 ”
沈念俊認為,雖然綠色建筑要增加相應的技術措施,投入成本增加,但從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來看,綠色建筑節能降耗,大大提高了住宅品質和居住的舒適性,長期效益顯著。 “綠色建筑利用可再生能源替代一部分常規能源,往往數年之內就能收回設備增量成本。 ”
位于合肥市高新區的創新大廈采用了地源熱泵空調系統,制冷制熱面積約8萬平方米,是合肥市已建成的單體規模最大的地源熱泵工程。該項目負責人介紹,與傳統空調系統相比,供暖和制冷運行費用節約50%以上,每年節省電量約300萬度、節省電費支出約360萬元、減少污染物排放70%以上。
綠色并不一定意味著高價和高成本。比如優化建筑的自然通風與自然采光,可能并不用增加什么成本,卻能起到改善室內環境同時節約能耗 (空調能耗、照明能耗等)的作用。合肥市高新區復興家園小區是首個采用光導照明系統的安置住宅,通過地面采光裝置收集陽光,通過導光裝置和漫射器將陽光導入,地下車庫白天無需耗能也能照明。據測算,這一光導照明技術每萬平方米每年可節約7.5萬元電費,三年半可收回建設成本。
此外,技術水平上,省內相關配套較為齊全,包括綠色建筑科研機構、綠色建筑設計與咨詢單位、綠色建筑技術與設備廠家等,初步的綠色建筑產業鏈已經形成,但缺乏整合。綠色建筑產品配套能力跟不上,滿足不了項目的實際需求。
到2017年,全省新建綠色建筑比例要達到30%以上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積極推動建筑產業化
我省大力推廣綠色建筑發展,實施建筑能效提升工程,進一步強化新建建筑節能,加強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完善公共建筑能耗監管體系,推進太陽能、淺層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規?;瘧谩?/p>
省住建廳去年發布《關于推進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要求保障性住房、政府投資的公共建筑以及2萬平方米以上大型公共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并鼓勵房地產項目按照綠色建筑標準建造。到2017年,安徽省新建綠色建筑比例要達到30%以上,到2020年,達到60%以上。
安徽省建筑節能與科技協會秘書長葉長青認為,綠色建筑是未來建筑行業的發展趨勢,但建筑行業綠色發展不能僅僅依靠房地產企業,而需要上下游多個行業協同發展。其中既涉及開發商又涉及眾多產業鏈上的建材供應商和服務商。發展綠色建筑將讓整個地產業更綠色、更環保。
項永明認為,現階段發展綠色建筑,仍面臨較高的成本壓力?!跋M艹雠_相應的政策優惠措施,鼓勵綠色環保產品的開發。 ”
“發展綠色建筑應堅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原則。 ”沈念俊認為,探索符合實際的綠色建筑技術路線,因地制宜推廣可再生能源建筑一體化、屋面綠化、自然采光、自然通風、遮陽、高效空調、雨水收集、中水利用、隔音等成熟技術。大力發展安全耐久、節能環保、施工便利的綠色建筑材料。
沈念俊認為,推動建筑產業化是綠色建筑推廣的有效手段。通過推廣適合工業化生產的預制裝配式混凝土、鋼結構等建筑體系,推進綠色施工。建筑產業化實行建筑生產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對保護環境、節約能源、提高工程質量以及提高勞動生產率都具有重大意義,是提高建筑業競爭力,實現建筑產業綠色轉型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