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公租房設計指導方案落地
發布日期:2012-04-12 瀏覽次數:3417
在大規模的建設要求下,保障性住房到底應該怎么建才能又快又好?
“傳統的設計方法與建造方式嚴重制約了保障性住房的高效優質建設,造成了建設效率低、資源浪費嚴重、質量難以保證的突出問題,已經無法適應大規模建設的需要。”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院長孫英日前在第四屆中國房地產科學發展論壇上介紹《公共租賃住房優秀設計方案匯編》(以下簡稱《方案匯編》)的設計特點時,做出上述論述。她指出,中國保障性住房建設走產業化發展道路,在大規模建設時期推進住有所居、保障居住質量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
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組織、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等20余家設計單位及大專院校編制的全國《方案匯編》3月15日正式頒布,業內專家指出,作為全國公租房設計的第一部指導性方案,《方案匯編》的出臺將為我國保障性住房工業化、標準化的發展開創良好開端。
濃縮民意與專業性
此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組織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等26家設計單位及大專院校的優秀技術力量,編制了《公共租賃住房優秀設計方案》(《方案匯編》原名)并在住房城鄉建設部網站、國家建筑標準設計網、《中國建設報》面向全社會公開征求了意見。其間共收集意見近1000條,而某門戶網站的調查則顯示,73%的投票認為設計方案“能夠滿足需要”,對方案的出臺表示了認可和肯定。
在總體認可的前提下,許多人積極參與到對公共租賃住房設計與建設的討論中,建言獻策。經過統計分析,反饋的意見和建議主要分為兩類,一是關于面積、租金和配套等政策和管理類意見,另一方面是關于套型設計、規范應用和空間布局等技術類意見。
在政策制定上,有人建議出臺關于公共租賃住房系列化的標準、政策和管理法規等;還有人建議加大社會力量集資建公共租賃住房,發揮和調動社會的力量共同參與公益事業;也有人認為建筑面積偏小,建議應該按人口的需求增加建筑面積;在監管層面,許多人提出應明晰公租房的申請流程,公開建設的進展情況等,便于群眾的監督。
在規劃設計上,許多建議也非常有參考價值,如公租房應配套建設,與商品房相結合進行總體規劃和設計,完善相應的配套設施,還要充分考慮有障礙人士的使用需求,統一家具的配備原則和裝修標準等等。
本次反饋的意見中,涉及相關技術問題占比近83%。普通群眾和業內人士都積極參與討論,提出了不少建設性的修改意見。很多熱心人甚至繪制了方案修改圖,統計部門也積極參與,向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郵寄了地方民意調查的結果,為后續的修改完善工作提供了有利條件。
產業升級或迎最好機遇
作為《方案匯編》的技術核心牽頭人,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執行總建筑師劉東衛介紹說,縱觀各國房地產發展史,幾乎全都是在大規模建設公租房的階段實現了產業的重大革新和升級。《方案匯編》的出臺,特別強調加強公租房的“標準化設計、部品化采購和產業化施工”,如果借助大規模建設公租房的機會大力推進住宅產業化,將有可能是中國建筑業轉型升級的最好機遇。
劉東衛介紹說,事實上,保障性住房的產業化發展,對于我國來說,依然處于摸索階段。而在國外,政府主導的公共住宅標準化設計、工業化建造已經是國際主流。近幾年來,隨著保障性住房建設的不斷推進,許多地方和企業也意識到保障房產業化的必要性,并開始積極探索和實踐。此前,通過技術的轉型創新,在推動保障性住房的標準化建造方面,我國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如何抓住保障性住房大規模建設的機遇,在全國范圍內有步驟、分階段地推進產業化發展是一個具體但又急迫的問題,找不到方法,產業化發展就只能是個“看起來很美”的宏觀概念。
孫英也認為,標準化設計工業化建造的整體解決方案,是我國保障性住房產業化的關鍵方法和思路,即運用成套技術集成體系進行的標準化、集成化生產與社會化供應。她建議,盡快建立保障性住房重點部品部件的認證制度,確保住宅產品質量,同時應在公共租賃住房建設中,組織實施一些標準化設計、工業化建造的示范工程,以積累實踐經驗。《方案匯編》則為公共租賃住房建設提出了清晰的產業化發展方向,在各地保障性住房大量建設的關鍵時期其指導意義將更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