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強力推進建設領域節能減排
發布日期:2012-03-12 瀏覽次數:3662
繼全面關停18門以下小輪窯目標全面實現之后,合肥又對24門以下輪窯實施了強制關閉。淘汰產能落后磚瓦生產企業的同時,合肥建設領域節能減排工作連續6年受國家住建部專項督察組表彰。
關停陣痛后成功轉型
據了解,合肥自2009年開始淘汰18門以下小輪窯,隨著該進程的推進,140座被列入淘汰計劃的小輪窯停產,并相繼在轟鳴的爆破聲中實現其標志性建筑——煙囪的倒掉。18門以下小輪窯在合肥成了歷史,約15200畝土地因之被直接回收,減少黏土磚產量22.8億塊/年,減少耕地資源消耗2500畝/年,節約能源20.75萬噸標準煤/年,分別減少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4150噸/年和75.95萬噸/年。
與之同步,“小紅磚”在合肥建筑工地逐漸絕跡,符合節能減排政策的煤矸石空心磚開始全面應用。這種磚由煤矸石和黏土混合制成,一方面重新利用了煤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另一方面讓更多耕地資源得到保護。
“企業不融入節能減排的大環境,就要被淘汰,即便不被政策淘汰,也要被市場淘汰。”市墻改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之前被淘汰的不少企業領到政府的補貼后,開始從事新墻材生產,實現了關停陣痛后的成功轉型,推動了合肥磚瓦行業的升級。
建筑節能穩步推進
比之對落后小輪窯進行強制關停和對黏土磚的強制淘汰,合肥在建設領域其他方面推動節能減排,同樣效果不俗。
據了解,僅去年前11個月,全市新建節能建筑面積1330.6萬平方米,新建建筑節能50%設計標準執行率100%,施工圖審查合格率99.5%,施工執行率100%,施工合格率98.5%,新型墻材占墻材總量的90%,水泥散裝率65%。
此外,合肥污水處理高效運行,城市建成區污水管網覆蓋率達98%,城市污水處理率達95%;城市照明實現綠色節能,減少路燈負荷5.02%左右,年減少路燈電力消耗約464.14萬千瓦時,景觀照明節約用電約123.02萬千瓦時;垃圾處理提效減排,生活垃圾處理場日均處理生活垃圾2458噸,總填埋處理垃圾426.7萬噸,累計處理垃圾滲濾液110萬噸。
合肥做法備受矚目
在近日住建部對合肥建設領域進行的節能減排督查中,合肥連續第六年受到表彰。有關人士總結,合肥推動建設領域節能減排,走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徑。
合肥發布實施《合肥市建筑節能“十二五”發展規劃》,做到了規劃先行、重點突出;出臺《合肥市促進建筑節能發展若干規定》,完善制度、貫徹政策;發布實施《合肥市居住建筑節能65%設計標準實施細則》和《合肥市公共建筑65%節能設計標準實施細則》等,細化標準,嚴格規程。
出臺文件之外,合肥把墻改基金使用、禁實限粘、節能技術和產品推廣等工作完全納入建設領域節能減排管理范疇,形成了規劃設計、施工監管、竣工驗收的閉合式監管模式;在施工和銷售現場,設立建筑節能告知牌,進行節能信息公示,嚴把各個環節。
合肥還實行經濟激勵和分類扶持政策,對符合節能減排發展大勢的企業進行獎勵;以公共建筑節能為重點,合肥啟動了市總工會大樓等項目用能管理系統建設,推動了瑞景國際購物廣場和廬陽區辦公大樓的能源終端設備節能改造;合肥大力推廣綠色建筑,目前已建成一星級“海頓公館”、二星級“要素大市場”和三星級“鵬遠住工辦公大樓”三個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項目共64萬平方米,綠色建筑呈現快速發展趨勢;合肥廣泛推動可再生能源應用,有序擴大節能改造范圍,穩步發展新型墻材,推動企業節能減排創新,并積極培育市場“孵化”節能企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關停陣痛后成功轉型
據了解,合肥自2009年開始淘汰18門以下小輪窯,隨著該進程的推進,140座被列入淘汰計劃的小輪窯停產,并相繼在轟鳴的爆破聲中實現其標志性建筑——煙囪的倒掉。18門以下小輪窯在合肥成了歷史,約15200畝土地因之被直接回收,減少黏土磚產量22.8億塊/年,減少耕地資源消耗2500畝/年,節約能源20.75萬噸標準煤/年,分別減少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4150噸/年和75.95萬噸/年。
與之同步,“小紅磚”在合肥建筑工地逐漸絕跡,符合節能減排政策的煤矸石空心磚開始全面應用。這種磚由煤矸石和黏土混合制成,一方面重新利用了煤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另一方面讓更多耕地資源得到保護。
“企業不融入節能減排的大環境,就要被淘汰,即便不被政策淘汰,也要被市場淘汰。”市墻改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之前被淘汰的不少企業領到政府的補貼后,開始從事新墻材生產,實現了關停陣痛后的成功轉型,推動了合肥磚瓦行業的升級。
建筑節能穩步推進
比之對落后小輪窯進行強制關停和對黏土磚的強制淘汰,合肥在建設領域其他方面推動節能減排,同樣效果不俗。
據了解,僅去年前11個月,全市新建節能建筑面積1330.6萬平方米,新建建筑節能50%設計標準執行率100%,施工圖審查合格率99.5%,施工執行率100%,施工合格率98.5%,新型墻材占墻材總量的90%,水泥散裝率65%。
此外,合肥污水處理高效運行,城市建成區污水管網覆蓋率達98%,城市污水處理率達95%;城市照明實現綠色節能,減少路燈負荷5.02%左右,年減少路燈電力消耗約464.14萬千瓦時,景觀照明節約用電約123.02萬千瓦時;垃圾處理提效減排,生活垃圾處理場日均處理生活垃圾2458噸,總填埋處理垃圾426.7萬噸,累計處理垃圾滲濾液110萬噸。
合肥做法備受矚目
在近日住建部對合肥建設領域進行的節能減排督查中,合肥連續第六年受到表彰。有關人士總結,合肥推動建設領域節能減排,走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徑。
合肥發布實施《合肥市建筑節能“十二五”發展規劃》,做到了規劃先行、重點突出;出臺《合肥市促進建筑節能發展若干規定》,完善制度、貫徹政策;發布實施《合肥市居住建筑節能65%設計標準實施細則》和《合肥市公共建筑65%節能設計標準實施細則》等,細化標準,嚴格規程。
出臺文件之外,合肥把墻改基金使用、禁實限粘、節能技術和產品推廣等工作完全納入建設領域節能減排管理范疇,形成了規劃設計、施工監管、竣工驗收的閉合式監管模式;在施工和銷售現場,設立建筑節能告知牌,進行節能信息公示,嚴把各個環節。
合肥還實行經濟激勵和分類扶持政策,對符合節能減排發展大勢的企業進行獎勵;以公共建筑節能為重點,合肥啟動了市總工會大樓等項目用能管理系統建設,推動了瑞景國際購物廣場和廬陽區辦公大樓的能源終端設備節能改造;合肥大力推廣綠色建筑,目前已建成一星級“海頓公館”、二星級“要素大市場”和三星級“鵬遠住工辦公大樓”三個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項目共64萬平方米,綠色建筑呈現快速發展趨勢;合肥廣泛推動可再生能源應用,有序擴大節能改造范圍,穩步發展新型墻材,推動企業節能減排創新,并積極培育市場“孵化”節能企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