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關注 | 急難愁盼請點題 紀委監督促整治
發布日期:2025-09-24 瀏覽次數:503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福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孕育地之一。這片土地上,根植著中國共產黨始終如一的為民初心與實干基因。
20世紀90年代的蒼霞,是福州典型的棚屋區,住房大多由便宜的杉木板拼接而成且年久失修。“請給群眾捎個話,政府一定不辜負大家的期盼,把好事辦好。”2000年7月2日,在蒼霞棚屋區座談會上,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一諾千金,蒼霞棚屋區改造工程啟動。這句樸素而厚重的話語,正是黨的宗旨意識的生動注腳。
2021年,福建探索開展“點題整治”工作。5年來,這場由“群眾點題、部門答題、紀委監督、社會評價”的行動日益完善。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提出,深化運用群眾點題機制,指導各地選擇民生痛點難點因地制宜開展整治,讓群眾可感可及。
一句跨越二十五載的承諾,正通過新時代制度化的路徑,源源不斷轉化為群眾實實在在的幸福。
點題是起點,破題靠合力
當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帶來新的民生問題時,治理如何更加精準對接民意?如何構建更高效的多元共治格局?
選擇權交到人民手中。2021年初,福建省紀委監委首次面向全社會公開征集年度“點題整治”選題建議。通過12345平臺、信訪、基層調研等多渠道收集的民生熱點顯示,教育、醫療、養老、社保等領域問題最為集中。首批18項“民生清單”由此出爐,“開門整治”贏得民心。
“從個體的心聲中,梳理出社會關切的‘最大公約數’。”面對零散的留言,該省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將留言按教育醫療、養老社保、生態環保、鄉村振興等民生領域精細分類、逐一篩選。
精準點題僅是開端,破題關鍵在于凝聚各方同題共答的強大治理合力。
校園食品安全,關乎萬千家庭幸福與社會和諧穩定。數據顯示,福建省依靠校外配餐的學生達30萬人。2023年度“點題整治”選題征集時,群眾對此十分關注、呼聲強烈。省紀委監委將“整治中小學配餐(食堂)及周邊食品安全問題”納入重點考量,采取書面征詢、上門會商等形式,同職能部門深入溝通。
在與省市場監管局、省教育廳溝通時,兩個部門均表示,該問題涉及學校食堂、配餐單位、學校周邊流動攤販等多個主體,建議聚焦制度明確、操作性強的環節作為整治切入口。
“讓‘點題整治’項目落地見效、群眾可感可及,關鍵是找準發力點、形成共識。”省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干部張庭表示。經過組織會商、深入探討,三方達成一致,將整治重點調整為“整治中小學配餐及食堂食品安全問題”,確保集中發力。
點題是起點,破題靠合力。紀檢監察機關以強有力的監督貫穿始終,建立“項目進度每月督辦”機制,通過“室組”聯動壓實職能部門責任,并推動“明廚亮灶”全覆蓋、家長監督員常態化參與。
“點題整治”的價值不僅在于解決單一問題,更在于形成“解決一個、治理一片、規范一域”的長效機制。
經過5年實踐,該省紀委監委明確了“可操作、可整治、可見效、可評估”的“四可”選題標準和嚴密工作閉環,力爭每個項目都能點準要害、治出實效。
監督是壓力也是動力,推動干部作風轉變
5年來,面對復雜的民生問題,福建基層干部不懈探索、錘煉作風,不斷強化擔當精神、提升服務本領、努力破解難題。
晚飯過后,福州市晉安區鼓山鎮連洋路錢隆世家3號樓的住戶們漫步在樓下的商業街,舒心愜意。而去年這個時候,卻是另外一番景象。
小區樓下商業街,外賣餐飲商鋪生意火熱,但油煙排放卻雜亂無章,有些排放在商業街內,有些在后墻打洞或者直接在窗戶上排氣,甚至有店鋪將油煙排到與住宅區相通的管道,導致油煙外溢。小區業主苦不堪言,紛紛向12345熱線投訴。
接到投訴后,晉安區生態環境綜合執法大隊干部鄧伯瑋帶著幾位同事來到商業街調查核實。他們發現,14家餐飲店中,9家是從事煎炒油炸燒烤類的“重油煙餐飲”。
油煙擾民問題,根據相關條例,屬地政府、生態環保、城市管理、市場監管等單位都有涉及,是典型的“九龍治水”難題。
去年2月底,“城市餐飲油煙污染擾民”問題被選為“點題整治”項目。
一場多方參與的治理就此展開。鼓山鎮政府牽頭,聯系連洋社區、小區物業公司、投訴業主、餐飲商家、區生態環境局、區市場監管局等單位,先后組織了3場現場協調會,大家圍坐一起講問題、論方案。對油煙味強烈的餐飲店朝小區一側的窗戶用亞克力板封堵,避免氣味外溢……在一次次協商中,逐漸達成共識。
監督是推動干部作風轉變的重要力量之一。省、市紀委監委以及省紀委監委駐生態環境廳、駐住建廳紀檢監察組開展“室組”“組組”聯動,通過約談相關部門、共同前往現場查看問題,厘清職責分工,對整治不力、敷衍塞責的干部嚴肅處理,有力督促職能部門和經手干部增強“解題”意識,盡快跟進整改。
實時糾偏、動態反饋,監督是壓力也是動力。干部的工作作風、執法方式在“點題整治”中發生轉變,不僅主動性增強,還善于借勢借力,創新解決辦法。不少職能部門干部表示,“點題整治”讓各部門聯動工作有了契機和抓手,能以更大力度去解決甚至根治,做成了他們一直想做卻沒做成的事。
“點題整治”,并非簡單地滿足于完成任務。程序終結,并不代表群眾滿意。如何以群眾標準評判整改實效?
今年1月,針對2024年度“點題整治”項目,省紀委監委推出“‘點題整治’年度評價榜”,通過網絡邀請群眾結合切身感受投票。結合相關“點題整治”項目,省生態環境廳還單獨委托國家統計局福建調查總隊開展評價。
“每年我們都在不斷調整完善評價機制,使其更加科學客觀,既讓群眾滿意,又讓部門服氣。如果評價不達標,部門就無法結題,要深化推進、繼續整治。”省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干部陳宇舟說。
改出好作風,樹起好形象。5年來,群眾反映強烈、反復出現的城市餐飲油煙污染、個體醫療機構違法違規執業等行業性、系統性頑瘴痼疾得到糾治,干部隊伍作風持續改進,群眾滿意度越來越高。
放大“點題整治”效應,推動社會治理進步
隨著實踐持續深入,“點題整治”工作機制效應不斷放大,推動各部門形成責任邊界清晰、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進一步完善社會治理體系、促進基層善治、提升治理效能。
社區,是現代城市的基本組成單元。如何解決細微的社區矛盾,考驗著基層治理能力。
蘇振貴是泉州市安溪縣鳳城鎮文昌社區黨支部書記,曾經常常為所轄小區的賬目發愁——缺乏有效監管,公共賬目成了一筆“糊涂賬”。這也是眾多社區干部的煩心事。
2021年,“物業服務企業侵占業主公共收益、收入及分配不公開等問題”被納入“點題整治”項目,一場治理攻堅戰就此展開。
為了弄清小區公共收益賬目,安溪縣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劉木釵和縣住建局工作人員一起到藍溪國際小區走訪。
走訪中,大家發現了蹊蹺——合同出租方簽字處,均是藍溪國際小區業委會原主任肖某的名字,約定的租金低得離譜。隨后的一個月內,經過多次排查取證,問題事實基本查清,相關人員也被嚴肅處理。
如何長效解決“糊涂賬”問題?蘇振貴提出了新思路:“我覺得小區的賬目,社區要審、業主要看、流程要規范!”
“業賬社審”監管模式應運而生。小區業委會的每筆收入支出在報賬之前,報所在的社區黨支部、居委會分級審核,并接受縣、鎮兩級紀檢監察機關和社區黨支部紀檢委員的監督。整個過程嚴謹高效,有效防止在費用上動手腳。
在探索“業賬社審”之外,省住建廳配合省人大修訂出臺《福建省物業管理條例》,會同有關部門推動形成物業公共收益“點題整治”全鏈條管理機制,建立規范統一公示、公共收益專戶、抽查核實、年度審計等制度,防止物業服務企業侵占公共收益,獲得群眾廣泛認可。
“點題整治”的生命力在于精準和協同。多方力量的深度參與,除了解決具體問題,還從更高層面推動行業治理、社會治理。
在實踐探索中,“點題整治”機制也在逐漸完善,持續助力提升治理效能,特別是注重制度、技術等綜合賦能。
省司法廳依托一體化大融合行政執法平臺“閩執法”,對涉企行政檢查行為進行數量管控、實時預警、全程監督;省住建廳打造公租房管理信息系統,將租前服務和租后管理全過程納入;省財政廳和農業農村廳牽頭升級改造鄉村振興(扶貧惠民)資金在線監管平臺,精準監督農村“三資”運行情況……源于“點題整治”,全省多個單位升級數字手段,服務群眾的效率和能力穩步提升。
5年來,福建“點題整治”工作持續深化,結出碩果。如今,深刻詮釋著以人民為中心的“點題整治”經驗正在福建各地落地生根,持續融入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浪潮。
